九藏喵窩V5
標題:
【新詩】烈日之下 終曲(完成版)
[打印本頁]
作者:
GINSEI
時間:
2014-4-6 23:04
標題:
【新詩】烈日之下 終曲(完成版)
本文章最後由 GINSEI 於 2014-4-7 07:41 編輯
.
你和我都是暴徒
才會在土地乾涸時
死了整園的番薯
毋落雨來
鋤頭堀土也毋效
血水落土又奈何?
就算番薯削籤曬乾絲
*註1
煮粓
*註2
嚼番薯籤乾呷
*註3
也是無法日頭熾炎炎
──烈日之下 終曲
--
註1
番薯削籤曬乾絲
:早期較為貧苦的農家會將採收的地瓜削成絲狀後,置於太陽下反覆曝曬直到乾癟,以利於長時間保存此主要糧食。
註2
粓
:原字義為淘米水(洗米水),通「泔」(《集韻》沽三切,音甘。米汁也。又《說文》周謂潘曰泔。或作粓。),此處指粥的湯水,台語讀音為「ㄚㄢˋ(ㄚmˋ)」(也有人將讀音寫作:盎,只是該字音較偏離原音,故不採用)。
註3
煮粓嚼番薯籤乾
:早期較為貧苦的農家沒有充足的米糧供應家中人丁食用,故會再煮一鍋僅有少許米粒的粓湯(粥水)與番薯籤乾共同食用。只有從事農事的人才有像樣的番薯籤乾粥可以吃,而沒有勞動(以讀書為主)的小孩子只能喝粓湯嚼番薯籤乾。
補註(後記?) 番薯籤乾是極為難以下嚥的食物,味如嚼蠟……不,根據父親的說法那味道可以說是像在吃樹皮,甚至更糟。記得小學的老師曾說過番薯籤粥是老一輩的人吃多了會怕,所以不喜歡,但實際上很有營養價值,很好吃,老師也鼓勵大家去吃番薯籤粥──狗屁!這是沒吃過苦,家裡沒面臨過貧窮的人才說得出口的。事實上,那種因為曬到脫水變得硬梆梆的東西拿到現代根本不可能會有人想吃,更別提營養價值了。
--
烈日之下系列詩作都是以台語閱讀為基礎寫成的,因此在閱讀本詩的時候應該以台語閱讀才能重現原有的味道。
上篇終曲寫得實在太失敗,可以看得出我已經讓情緒牽引亂了整首詩的步調,更壞了烈日之下系列詩的風格。因此,上週在北上列車上將這首詩重新寫過,並反覆潤飾,更在教育部前讀了一回又一回,終於在返家途中將這首詩完成。
至於上一首失敗作品,我也不打算否定它的存在。我不會否定我過去的錯誤,僅想以此作為前車之鑑,讓各位知道什麼樣的詩是不好的,如何才是一首真正的詩。
歡迎光臨 九藏喵窩V5 (https://dnaxcattalk.dnaxcat.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